:驳回!危言耸听!
秦卫民的办公室。
烟灰缸里已经塞满了烟头。
他面前摊开的,就是那份来自地下二层的报告。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敲打他的神经。
“毁灭性倒灌。”
“十分钟内淹没站台。”
“预估风险等级:最高级(红色)。”
秦卫民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通知所有技术口的负责人,梁总工,还有各中心主任,半小时后,第一会议室开会。”
“对,紧急会议。”
放下电话,他看着窗外。
他知道,一场风暴,就要来了。
第一会议室。
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应急管理部技术系统的核心骨干,一个不落,全都到齐了。
梁栋坐在秦卫民的对面,脸色阴沉。
他已经听说了风声,知道今天的会议是为了什么。
沈知也被叫来了。
但他没有座位,只是被小刘安排在会议室最角落的一张椅子上,像个旁听生。
所有人都到齐后,秦卫民让秘书把报告分发下去。
人手一份。
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哗啦声。
几分钟后,窃窃私语声开始响起。
“开什么玩笑?十分钟淹没?”
“这个数据怎么算出来的?太夸张了。”
“还建议封站改造?他知道这会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吗?”
梁栋没有看报告。
他只是冷冷地看着秦卫民。
“秦副部,如果今天的会议,就是为了讨论这份东西。”
他用两根手指,夹起那份报告,在空中晃了晃。
“那我只能说,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秦卫民看着他。
“老梁,我希望你先看完,再发表意见。”
“看?”
梁栋笑了。
他把报告重重地拍在桌子上。
“我不用看!”
“就凭封面上这行字,‘国家灾害风险评估办公室’,我就知道里面的内容有多可笑!”
“一个光杆司令,一间杂物间,一台破电脑,捣鼓了几天,就弄出来一份‘最高级’的红色风险预警?”
“秦副部,你不觉得这是在过家家吗?”
他的声音很大,毫不留情。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没人敢接话。
秦卫民的脸色沉了下来。
“梁栋,我们现在是开会,不是吵架。”
“就事论事。”
“好!就事论事!”
梁栋站了起来,拿起报告,翻到结论那一页。
他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地念。
“在遭遇每小时200毫米的瞬时强降水时,黄浦路地铁站将在10分钟内发生毁灭性倒灌。”
他念完,环视全场。
“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
“我问你们,江城有气象记录一百年来,发生过几次每小时超过200毫米的降水?”
一个气象中心的主任扶了扶眼镜,小声回答。
“梁总工,记录上……没有。”
“没有!”
梁栋的声音陡然拔高。
“为了一个一百年都没发生过一次的极端天气,就要把一条城市交通大动脉给停了?”
“就要把一个刚刚通过验收的站点给封了重新改造?”
“谁给他的权力?谁给他的胆子?”
他把报告翻得哗哗作响。
“再看他的推导过程!”
“一个所谓的耦合模型。我问了数据组的苏晴鸢,这个模型的基础算法,确实有点新意。”
角落里,苏晴鸢的身体僵了一下。
“但是!”
梁栋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
“这个模型对基础数据的精度要求,高到变态!”
“他沈知的数据从哪儿来的?”
“从我们数据中心拿的吗?马主任,你给他批了吗?”
数据中心那个姓马的主任立刻站起来。
“没有!梁总工,我严格按照您的指示,没有给他提供任何数据!”
“那他的数据是哪来的?”
梁栋的目光,扫过苏晴鸢,又落回到沈知身上。
“是靠猜的吗?还是靠编的?”
“用一堆编造出来的数据,跑一个听上去很唬人的模型,然后得出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
“这就是他沈知的工作方式?”
“这就是我们应急管理部新成立的办公室,拿出来的第一份成果?”
“这是报告吗?”
“不!”
梁栋把报告狠狠地摔在桌子中央。
“这是垃圾!”
“是哗众取宠!”
“是别有用心,企图制造社会恐慌的毒草!”
一顶顶大帽子,被他毫不犹豫地扣了下来。
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得快要滴出水来。
秦卫民的拳头,在桌子下面握紧了。
他没想到,梁栋的反击会如此激烈,如此不留余地。
“老梁,你言重了。”
秦卫民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沈知同志的出发点是好的。技术上的不同见解,我们可以讨论。不要搞人身攻击。”
“我没有搞人身攻击!”
梁栋寸步不让。
“我是在维护我们技术系统的尊严!维护我们整个应急管理部的专业性!”
“如果今天,这样一份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的报告都能通过,那我们这些人,这几十年学的,干的,不都成了笑话?”
“以后是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拍拍脑袋,就能指挥我们干这干那?”
“我们到底是科学决策,还是听人讲故事?”
梁栋的话,说到了在场大部分技术官僚的心坎里。
他们纷纷点头。
“梁总工说得对,这份报告太草率了。”
“是啊,完全没有遵循我们的技术规范。”
“如果采纳了,出了问题谁负责?最后还不是我们来背锅。”
体系的惯性,在此刻显示出它强大的力量。
所有人都站在了梁栋那一边。
秦卫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他看向角落里的沈知。
那个年轻人,从始至终,一言不发。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这一切。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委屈,甚至没有一点情绪波动。
平静得可怕。
秦卫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或许,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全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我的意见。”
梁栋打破了沉默,声音冷硬。
“驳回这份报告。”
“并且,我建议,对报告撰写人沈知,进行严肃批评!他这种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行为,是在扰乱我们的工作秩序!”
秦卫民看着桌上那份报告。
他知道,自己如果再坚持,就是与整个技术系统为敌。
他沉默了很久。
久到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妥协了。
“报告,可以暂时不采纳。”
秦卫民终于开口。
梁栋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神情。
“但是。”
秦卫民接着说。
“不是驳回,是留待观察。”
“这份报告,以及我们今天的会议记录,都要存档。”
梁栋的笑容僵住了。
留待观察?
这四个字,就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
这意味着,这件事,还没完。
“秦副部!”
梁栋还想说什么。
秦卫民却摆了摆手,他不想再争论下去了。
“既然这样。”
梁栋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他知道,秦卫民是铁了心要保这个沈知了。
“那我也提一个建议。”
他看着秦卫民,一字一顿地说。
“这个办公室,不是喜欢做预测吗?”
“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期限。”
“一个月!”
“如果一个月之内,江城风平浪静,他报告里说的那些***倒灶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
“那我就在下一次的部务会上,正式提出议案。”
“撤销这个不伦不类的‘国家灾害风险评估办公室’!”
“我们应急管理部,不养神棍,不养骗子!”
这番话,等于是公开的宣战。
把沈知和他的办公室,架在火上烤。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秦卫民和沈知的身上。
这是一个赌约。
赌上了沈知的去留,也赌上了秦卫民的威信。
会议室的门被打开。
人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出去。
经过沈知身边时,那些眼神里,有同情,有讥讽,有幸灾乐祸。
梁栋最后一个走。
他停在沈知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年轻人,我不管你背后是谁在撑腰。”
“在技术领域,靠的不是关系,是真本事。”
“想出名,走正道。搞这些歪门邪道,只会摔得更惨。”
说完,他冷哼一声,转身离去。
偌大的会议室,只剩下秦卫民,小刘,和沈知三个人。
秦卫民一脸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着太阳穴。
“沈知,你……”
他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沈知从角落里站了起来,走到会议桌前。
他没有去看秦卫民,而是拿起了那份被梁栋摔在桌上的报告。
他仔细地把报告抚平,整理好。
然后,他才转向秦卫民。
“秦部长。”
他的声音很平静。
“谢谢您。”
秦卫民愣了一下。
他以为沈知会抱怨,会发泄,会为自己辩解。
但他只说了谢谢。
“你别灰心。”
秦卫民叹了口气。
“体制内就是这样,想做点事,难。”
沈知摇了摇头。
他看着秦卫民的眼睛,很认真地说。
“秦部长,您不需要给我一个月。”
“很快。”
“您就会看到这份报告的价值。”
他的语气,没有丝毫的动摇。
那是一种,对事实即将发生的,绝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