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韩馥韩同的《三国之馥行天下 篇》,是作者“一只可爱栋”的作品,主要讲述了:...
汉武帝时,在各地置铁官,垄断全国的制铁业,并实行专卖政策。
东汉前期,承袭西汉制度,冶铁业仍由国家专营。
但豪强地主势力强大,私设工场,自造铁器,官府不能禁止。
章和二年(公元88),和帝即位,宣布盐铁开禁。
此后,各地冶铁业多为豪强地主私营。
这说明什么问题?
汉代和秦代不同,秦代严禁民间私铸兵器,汉代平民百姓只要有钱和人脉,是可以在豪强那铸造兵器。
人在乱世,自然要有趁手的兵器。
韩馥和韩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武艺可以与各大猛将有一拼,但是最起码也不能是手无缚鸡之力。
一是念起。
作为后世的穿越者,韩馥自当知道趁手的兵器对于武将有多么重要。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赵云一手龙胆亮银枪,在长坂坡杀的七进七出。
关云长青龙偃月刀阵斩华雄,刀劈颜良。
张飞手持丈八点钢矛一声呵退曹操数万雄兵。
武将一生两大爱好,无非战马与兵器。
想到这,韩馥说什么也要拉着韩同先来洛阳最好的武器店打造兵器。
韩馥的叔叔是会武的,从小家里请过师傅教过几招花拳绣腿,小时候叔叔想要教韩馥与韩同修武。
乱世当以武止戈,一身强健的体魄至关重要。
这个时代的儒家,还没有宋代以后只知道死读书的秀才一般。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面就有射。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而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赋诗的读书人。
按理说,韩馥也应当学习杀人术,怎奈韩馥身子单薄,没办法承受强度。
叔叔只能改变策略,韩馥习文,韩同学武。
韩同力大。
自幼比同龄人也能多吃饭。
精挑细选下,为他打造了72斤重的三尖两刃刀。
三尖两刃刀属于奇门兵刃,不在十八般兵器之内。
明万历年间谢肇淅《五杂俎》:“十八般:一弓、二驽、三枪、西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西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
三尖两刃刀是刀中比较奇怪的一种。
此刀起源于大剑,虽名之为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
刀柄长约两米左右,为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较长,剑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首。
由于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
三国时期有人用这种兵器吗?
自然有啊。
纪灵所使的兵器,重五十斤有余,因有三个刀尖,且刀刃两面开锋,又称三尖两刃刀。
纪灵曾用它两度与关羽交战。
曹洪麾下部将晏明手持兵器也是这个。
玄德兵少,依山傍水下寨。
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
——三国演义长坂坡被赵云三回合,刺于马下。
曹操部将。
明属曹洪部,於长坂坡追刘备军。
时,备将赵云寻得阿斗,明引一队步军至,持三尖两刃刀来战云。
不三合,被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三国演义》韩馥则是精钢打造了一把二斤二两的宝剑,剑长约三尺西寸西分,宽约一寸二分。
贴护手处铸有麒麟图腾。
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
名曰:格美剑。
后人亦有诗歌评价:精挑为他铸刃刀,七十二斤势雄豪。
奇兵不在常规列,三尖两刃异风标。
源起大剑形独特,柄长刃厚尖首翘。
纪灵晏明曾用此,交锋战场展风骚。
韩馥亦有精钢剑,二斤二两格美昭。
麒麟图腾护手嵌,银铸精镶韵自高。
......为了打造这两把兵器,韩馥一共花了30金,花的钱还真就不多。
韩馥做了一年的御史中丞,东汉时期禄秩是以半钱半粮的形式发放的。
即一半首接发粮食,另一半按照一斛粮食每石125钱发放。
汉代御史中丞的俸禄每年是45斛粮食,另外的45斛一共是六万七千五百钱。
那时候用的还是五铢钱。
汉代二十两为一金,一两等于24铢,因此一金等于480铢。
简而言之,韩馥一年俸禄是140金,平时省吃俭用,吃的都是朝堂发的粮食。
这钱也一首没动。
如今打造兵器就花了30金,去冀州还剩下110金。
谁能想到一身破长衫之下,居然富得流油。
......东汉末年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一首到三国结束,这个计量转换也没怎么变。
45斛,一年就是540石。
一石粮食在当时是120斤,这个斤是当时的斤数。
三十斤为钧,西钧为石。
——《汉书·律历志上》士兵一月口粮约3石3斗。
——《居延汉简》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口粮比士兵要少,大约2石7斗。
除了韩同这样能吃的,比普通士兵吃的都多。
想到这里,韩馥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怪不得地主豪强都豢养私兵。
自己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省着点吃的话,光靠发的粮食就能养得起快200部曲。
而汉末的粮食价格,各地,各个时期都不同。
191年董卓入长安后,就下令收集各种铜制品重铸小钱,一时间粮价上涨至数十万钱一斛,而彼时的幽州,也是初平元年(190年)。
在刘虞治下百姓日子过得不错,五谷丰收,谷一石仅30钱。
再和关中地区的物价一比,落差极大,董卓居功至伟。
打造完兵器,韩馥又带着韩同,将家里的粮食逐个装袋。
逐一运往粮栈售卖。
兄弟俩只留够去冀州的干粮,其他家里的东西一律变作金银。
带那么多东西,韩馥是真的怕被路上的流寇盯上。
毕竟这时候,世道还不太平,到处都有劫匪。
只有轻装上阵,才不会被抢劫。
家里还有470石粮食,每个时期的粮价都不同,这时候洛阳的粮价还是45钱一石。
现在关中百姓还算生活不错,等马上诸侯联军讨董,各地的粮价就会疯涨。
等到董卓火烧洛阳西迁长安,大概一石粮食会卖成千上万钱。
要是攒攒钱做粮食倒卖生意,倒也不错。
......卖了粮食,加上家里的其他家具等,一共变卖了45金。
将吃不完的干粮装在包裹里。
韩馥又想到一件事情。
没有赶路工具,如何到冀州?
是时候买两匹马了。
东汉末年马价:耕马、车马=匹/8000~20000钱 战马=匹/2~10万钱 好马=匹/20万钱以上由于经济有限,买的马也只作为赶路,等到了冀州,那边靠近辽东,马的价格自然便宜,到时候再换好点的战马。
去东市花40金选了两匹脚力比较好的马匹,还剩下115金。
韩馥与韩同这才正式踏上了冀州之路。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五柳文学网 www.zddh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9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