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沈知他又跑哪去了?”

“轰隆隆——”

搅拌机噪音穿透板房墙壁。

沈知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

《基于全周期数据模型的城市极端韧性体系构建——以江城市为例》。

“吱呀——”

热浪混着烟味儿涌进来。

“小沈,又在这儿猫着呢?”

工头王德发叼着烟,

“我瞅瞅,哟,又在研究国家大事?”

“我说你是不是脑子读坏了?在工地,你看这些玩意儿有屁用?”

“能让你多分一毛钱奖金??”

几个路过的工友也凑过来看热闹,

“王头,你别说,小沈这是心怀天下。”

“哈哈哈,可不是嘛,咱们这小工地,可装不下这尊大佛。”

沈知没抬头。

江城市,滨江大道三号防洪闸口,设计承压极限,理论值是每秒八千立方米。

但是,他知道。

一年后,那场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瞬时洪峰会超过一万二。

而那个闸口,因为施工方偷工减料,用的钢筋比设计图纸细了整整一个型号。

到时候,连八千都扛不住。

“跟你说话呢!哑巴了?”

王德发指着屏幕。

“城市极端韧性?你一个月的工资才几个钱?操着人家部长的心!”

“我告诉你,沈知,你是因为啥被踢到我们这小破工地的,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王德发的声音很大。

“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整个行业都拉黑你,你以为你是谁?正义使者?”

“让你当个监理,是给你饭吃!

你倒好,天天跟工人们说不到一块去,

就知道抱着你那破电脑做白日梦!”

沈知的眼皮跳了一下。

他终于从屏幕上抬起头,看着王德发。

平静得让王德发心里发毛。

“王头,说完了吗?”

“你!”

“行,行啊你沈知,你牛逼!”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工资条,

“看看!你这个月的奖金,没了!”

“为啥?就因为你不合群!

工地讲的是团队,是人情世故,你懂个屁!”

沈知看了一眼工资条。

比上个月少了一千块。

他没说话。

脑子里,江城洪水滔天的景象却越来越清晰。

滨江大道成了黄河。

无数车辆被卷走。

三号闸口溃堤的瞬间,浊浪灌入城区,他前世住的那个小区,水直接淹到十五楼。

无数家庭,瞬间破碎。

而现在,嘲笑他的这些人,他们的家人,可能就在那座城市里。

他们还在为了一千块钱的奖金沾沾自喜,

沈知甚至觉得有点可笑。

“不满意?”

王德发以为他怂了,

“把这破玩意儿给我删了,以后老老实实跟着大家干活,下班喝酒吹牛,这事儿就算了。”

“你要是还抱着你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明天,你就卷铺盖走人!”

空气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沈知。

等他服软,等他道歉。

在工地上,跟工头对着干,就是自寻死路。

沈知慢慢地站了起来。

他比王德发高了半个头。

王德发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他就知道,没有哪个年轻人能扛得住失业的威胁。

什么***理想,在饭碗面前,一文不值。

然而,沈知抱着电脑,径直从他身边走了过去。

甚至没有再看他一眼。

王德***住了。

周围的工友也愣住了。

这硬刚到底?

“好!好你个沈知!***有种!

我看哪个工地还敢要你!”

沈知脚步没停。

他回到自己一张床一张桌子的狭小宿舍。

他重新打开电脑。

桌面背景,是江城夜晚的璀璨灯火。

他看着这张照片,看了很久。

然后,他打开已经修改了上百遍的论文。

《基于全周期数据模型的城市极端韧性体系构建——以江城市为例》

作者:沈知。

他又写了一封邮件。

内容很简单。

“部长您好,我是沈知,一名基层工程师。

附件是我关于我国城市灾害防御体系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恳请您审阅。”

没有多余的废话。

他找到了那个公开的邮箱地址。

国家应急管理部,部长公开邮箱。

每天,成千上万封邮件涌入这里。

大部分是咨询,是求助,是举报,甚至是谩骂。

最终能到部长手里的,万中无一。

沈知的手指,悬在“发送”按钮上。

前世。

他因实名举报项目负责人偷工减料,被整个行业联手封杀。

他想尽办法,向上递材料,找媒体曝光。

石沉大海。

最后,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有问题的桥梁,在洪水中垮塌。

而他自己也在那场灾难里,死得无声无息。

常规的路,已经走不通了。

距离江城那场特大内涝,只剩下三百六十一天。

他必须赌。

用这篇论文,用他脑子里超越这个时代二十年的灾难数据,去赌一个机会。

一个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最高层听到的机会。

“滴。”

邮件发送成功。

这篇出自被行业封杀的工程师之手的论文。

它会被当成无数垃圾邮件中的一封,被随手删除。

还是会撬动整个国家灾害防御体系?

沈知不知道。

他只知道。

他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押在了这张赌桌上。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