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靠近家,陆行心中越是有一股难以明述的情绪。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那是一股混合着期待、怀念、焦虑和一丝说不清的恐惧。
他不知道家中的一切是否还如记忆中那般,不知道那熟悉的面孔是否如他所愿带着往日的笑容。
他重生前在魔都工作,很少回家,就连***通话也很少打......不过,如今一切都将会改变!
对吗?
陆行站在红砖围墙前,深呼吸一口气,推开那扇略微生锈的大铁门。
“爸妈,我回来了。”
父亲陆伟,身材高大而略显消瘦,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是一名汽修工人,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茧子,那是无数次与钢铁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母亲李婉,则是一名缝纫工。
她的身影总是忙碌的,不是在厨房里为家人准备饭菜,就是在缝纫机前低头细作......看着父母年轻许多的脸,陆行眼圈一红,又怕父母看见,赶紧低着头。
餐桌上,饭菜的香气萦绕,陆行低着头夹起一口菜放入口中,细细品味,是记忆中深处那最为亲切熟悉的味道。
随后,陆行情绪再难自抑,一滴晶莹的泪珠从眼角划过。
陆妈见状,心中虽有疑惑,却也感受到了儿子不同寻常的情绪。
温柔地询问:“阳阳(陆行小名),今天怎么了?
是不是学习太累了?”
陆行摇摇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轻声回答:“没事,妈,就是突然想家了。”
陆爸迎着老婆询问的目光中缓缓地摇了摇头。
快速吃完午饭,陆行按照高三时的习惯,把自己关在小屋里。
躺在温馨又软软的小床上,陆行嘴角止不住的上扬起来,他刚刚真的好害怕这仅仅只是一个梦,现在他真的放心了。
看着周围墙上都是自己不懂事时期贴上去的明星海报,陆行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怎么办。
穿到***前一刻,真是要命啊!
等等,等等,不能乱,我有优势。
陆行坐起来,找了一个干净的日记本,开始一条一条地梳理自己的优势。
这一想,不知道是不是重生带来的优势,陆行感觉此刻的脑子格外的好用。
首先,自己知道本省答案分数线,文科一本是511分,二本是454分。
对于一个高三学生而言,在先报志愿后出分的年代,还有比提前知道分数线更幸福的事儿么?
要知道答案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答案本身。
后世那个靠这个吃饭的主播张雪丰能如此火就很能说明问题,别看人家出发点都是功利主义的,逻辑是冰冷的,但这个世道本就如此残酷。
所谓选择大于努力,便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金钱,人脉都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见识才是最要命的!
陆行就知道有那么几所分数线要求不高,但未来就业会无比光明的几所大学专业。
随即转念一想,陆行忍不住暗骂自己一句:“呸呸!
都重生了,还TMD打工?
那TMD不白重生了?”
志愿的事情不用愁,剩下的事情好办许多!!!
其二,考题,不知道是不是重生对脑子好。
今年是引入“3+X”模式的第一年!
因为是新模式,很多人在这一年都考砸了,但对于陆行而言这是他的优势。
他的文科一向很好,就算是重新再捡起来,他也有很大的优势!
这一回忆,陆行感觉很多曾经所经历过的都清晰了不少。
填空,选择等题他记不起来了,但考题分数多的大题陆行隐隐约约都记得。
比如:语文作文题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英文大题则是关于对家乡的描写。
对了,就是英文大题!
他的英文可是很不好!
......他的重生势必会产生传说中的蝴蝶效应,现实局势肯定会不太一样,但目前临近快要答案的时间了,考题应该早己经定下。
那么......也就是说陆行只要把这些题提前弄出答案并背会就能确定拿下这些分数,然后再攻其他相对简单的分数即可......至于其他方面的优势,知道日后房价会暴涨,互联网大行其道等等未来信息,暂时在***面前也派不上什么用处。
说干就干!
与重生前最大的不同,就是陆行现在决心与行动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在笔记本上草草地记下几行字,陆行快速在写字桌上翻了一圈,没找到想找的教科书,喊了一声“上学去了”,推着车子就跑出家门。
整整一个下午,陆行像着了魔一样一会翻翻这本书,一会翻翻那本书,偶尔标记一下。
下课不挪窝儿,上课不抬头,不论哪科老师在上面讲,他都一概忙活自己的东西。
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重活一世,陆行是下定决心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件事!
他再也不想如同前世一般,再碌碌无为一生。
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
同桌刘峰几次问陆行忙活什么呢?
陆行都嗯嗯几声,示意他看讲台上的老师,意思上课呢,别说话,就没了下文。
亲密的战友突然间转变性子,刘峰觉得有点没趣,不由撇了撇嘴,口碎了几句。
他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下午的陆行,己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陆行了!
下午5点左右,晚饭时间到了,教室里的人再次稀稀落落的。
陆行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看着紧凑、杂乱又温暖的高三教室,然后靠在椅子上,透过五楼的窗户,看着远处的树尖和天边的红云,愣愣地出了神。
他的高中时代,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他的生活中没有女朋友的身影,也没有暗恋对象带来的甜蜜烦恼。
这段青春岁月,对他而言,是一段纯粹而专注的时光。
换言之,除了游戏,没什么能够特别吸引到他的。
嗯,他就是这么一个专一的男人。
也不知道现在这个身体用的是哪个时期陆行的生物钟,反正是精神得很。
晚上第一堂是自习,有些学生玩命背题,有些学生则无心看书,三一伙两一对地窃窃私语,有些则是逃了课......不过大家都很讲规矩的,不打扰到别人。
高三到了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的心思差不多,己经不太管这些孩子了,也实在是不能再管了。
在屡出不穷***,自残的一连串令人痛心的事件—那些不堪重负而选择极端方式的年轻生命情况下,2001年社会各界己经逐渐知道了该给临近答案的答案生们释放些压力了。
记忆里能找到的题都标注完了,文科综合好说,毕竟陆行从大学毕业从事工作就一首跟文字打交道,这一科讲究的就是死记硬背。
英语也有大题分当保底,其他随意蒙蒙也能得到一些分数!
难点是数学,这玩意陆行足足扔了二十多年,公式统统忘得一干二净,靠这剩下的30天,想重学一遍数学,无疑痴人说梦。
文科类大差不离的有蒙对一说可以活学活用,理科类可就不一样,需要一层层积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深知时间有限,也深知自己能力范围,陆行在最短时间内明确了自己的复习思路:抓大放小、先抓文科。
至于如何处理数学方面,他决定先照着记忆中先把考题写出来,找人解答案,到时候再死记硬背下来。
当然,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在社会打磨了十多年,歪门邪道啥的,敢想的很......陆行的视线开始在教室里不停地游走......不过,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那个不好的想法!
750的总分,有二三百多分的容错率呢?
何必要铤而走险?
退一万步再说,这付出和回报也不成正比啊!